2015/4/19

看罷 [轉山]



傳說中的兩大毒品之作 [不去會死]及[轉山], 早在雜誌上得知, 亦曾在被中毒的朋友們口中提及過. 自己沒有很大的興趣去看, 也就沒有刻意去找尋, 卻仍是有緣把[轉山]的電影版給看了.

西藏總有著神秘的吸引力, 讓人聽了會嚮往, 會想要在有生之年去一趟看看. 所以但凡有關西藏的事宜, 都會不其然地添加了一份關注, 讓人有興趣去細聞其詳. [轉山]便記載著一個台灣男生, 從麗江到拉薩的單車之旅中所遇到的人和事. 看到那些壯麗的場景, 血液都快沸騰起來了, 然後又懷念起自己之前騎車的種種回憶.

看到電影裡尚算輕便的行裝, 與自己那時實際騎車時的份量, 真有差很遠呢. 為了省著開支且路上補給不多, 所以都帶上很多食物, 要不其實也是可以簡單輕便一些. 而且東西太多, 走上坡的路便辛苦不已, 何況這裡說的, 是過幾千的海拔高度. 平路也許能撐得下去, 但上很倒的斜坡便又另一回事, 真的會生不如死.

電影裡那些人與人的相遇情節也讓人懷念, 因為沒看過原著, 難辨其真實性還是經過誇大修飾. 不過緣份這回事真的很奇妙, 像是不以為然的巧合, 又像是命中註定的安排, 或是前世今生的因果. 難忘旅途上所得到的恩惠, 小至一聲鼓勵, 大至一餐一宿, 都讓人感激不已. 很感謝這些素未謀面, 互不相識, 卻又仗義相助的過客, 當然也感謝那些幫忙準備的朋友.

要去實現一個長途的旅程真的不容易, 要顧慮的東西很多, 但說到底也不外乎錢與時間. 要去實現一個長途的單車旅程更不容易, 要考慮的東西更多, 但說到底也不外乎決心與行動力. 每個人總有出走的理由, 每個人也總遇上出走的契機, 像是埋藏很久的導火線遇上火花般, 一觸即發. 突然, 決心與行動力如泉水般湧現; 突然, 錢與時間這道力牆被洪水沖塌, 然後旅程如夢幻般展開.

經歷如電影情節般尤如騰雲駕霧的體驗過後, 最終也得回到地平線上, 回到生活裡去. 雖說一切如常, 作息如常, 感覺卻變得不一樣, 因為昔日心裡的重擔都給炸飛了, 人也變得豁然開朗. 也許往後心裡的重擔又再累積, 小則吹吹海風便能散掉, 大則又再出走才能解決. 每一次脫變代表著成長, 這就是生命, 這就是人生. @w@


tam @ 20120405






2014/9/4

單車旅行是 . . .


對單車旅行很深刻的印象是, 忘了是哪裡的電影情節, 男生騎車到西藏去的旅途畫面, 被那氣勢那熱血所著迷. 成了一個很深刻的烙印, 亦成了人生中的願望清單.

然後在澳洲工作假期間, 偶然與一些騎車旅行的人擦身而過, 亦曾經/或許/有機會展開單車旅程. 只是那時剛好沉迷登山跑步, 旅費亦有所限, 所以便不了了之. 直至一個偶然的機會, 加上天時地理人和的配合, 促成了一次非正式的單車之旅. 在這樣的伏線下的一年後, 終於有幸開始正式的單車旅行, 而且對一個新手而言, 那是非常艱險的第一次.

單車旅行, 可說是奢侈的玩意, 可知道時間就是金錢,. 雖然旅費裝備種種, 能贊助的贊助, 能節省的節省, 開支可以比預期中的少, 但時間就是省不了. 慢慢細味旅途的甘與苦, 又能比徒步多走好幾十公里的旅遊方式. 明明開車只需幾小時, 但騎車便是幾天的時間, 這樣不算奢侈嗎?

也許有人會認為那是辛苦而非奢侈的事宜, 但在步伐急促且節奏緊湊的世界裡, 能夠這樣享受慢活似的樂趣, 那點點的辛苦便變得微不足道. 尤其在得到別人的吶喊鼓勵, 或是眼神與言語間所流露的一絲尊重與關懷, 就算能量處於最低點, 亦會頓時變得充滿力量, 精神煥發.

對於單車旅行所帶來的帥氣感覺, 的確是有著點點自豪. 但單車旅行時所帶來的新朋友與各種恩惠, 卻是有著無盡的感激與欣慰. 除了沿途的景色,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也是旅行時的另一亮點. 這當然得視乎個人的觀點與角度, 路上的際遇而言. 只是人在路上, 除了隨遇而安, 也只有感恩的份兒, 抱怨發怒亦幫不了什麼.

如果時間容許的話, 一個月到三個月左右的單車旅行是最棒的, 這當然是包括往來原居地的時間而非單純騎車的時間. 沒有很趕, 又能好好觀光遊玩. 在興奮, 習慣, 開始麻木, 有點疲倦的時候結束旅程, 這樣便剛好. 這當然又是因人而異, 沒有絶對的定律, 純為個人的想法.


在有著固定的工作以後, 能出遊半個月也許已是極限吧. 短途的, 較近原居地的路線也是不錯的選擇, 只是沒有很吸引而已. 所以能夠在外騎車旅行, 便成了人生中的小小夢想. 很感謝自己曾經有機會實現過, 但單車旅行是沒完結的旅程, 所以 . . . @w@


2014/8/16

單車旅行 (Bicycle Touring)


對於單車旅行的了解, 依字面看就是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旅遊方式, 當中涉及體力, 對旅行的意義的看法, 以及人生的兩大煩惱: 金錢與時間. 以上因素, 都能影響計劃單車旅行的行程編排, 裝備與方法.

單車旅行的方法, 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 鴨仔團與自由行. 這裡所指的, 不是參加旅行團與否, 而是指有支援隊與自我支援(self-supported)的分別. 鴨仔團一般是兩人或以上, 單車與汽車的組合, 一個騎車, 另一個做支援. 所謂的支援, 主要針對行李託運, 因此騎車者可以在零負重的情況下好好享受騎車的樂趣以及欣賞沿路的景色, 作為支援的亦可在會合點先逛逛遊玩. 周全的鴨仔團當然還支援膳食及一切所需, 或是隨時候命.

自由行, 亦即是自我支援的方法, 就是把所有的東西自己帶上. 這當然不像登山野營般背在身在, 而是用單車的馬鞍袋掛在單車上騎行. 由於負重的關係, 所以需要一定的體能, 尤其在爬坡時, 那負重的影響更為明顯. 在自食其力的情況下, 可以享受獨來獨往的自由, 亦可以分享結伴同行的樂趣, 較為靈活有彈性. 而且由於是以人力驅動的移動模式, 在同樣的情況下, 花費比鴨仔團少.

不管鴨仔團或是自由行, 都有豪華型與經濟型之別, 所指的是膳食與住宿. 別看輕一台單車的負重能力, 尤其是旅行用單車, 其設計用料皆針對超遠程旅行, 舒適之餘亦可靠耐用. 所以為了減輕經濟負擔, 便唯有增加單車的負重. 露營用的帳篷寢具各樣, 煮食用品與食材等等, 全都帶上. 與那些光顧餐廳, 住在旅社的豪華型比較的話, 自由行的經濟型便顯得肥大笨拙, 有時生怕單車過於辛苦, 還在車尾多加一個小拖車分散負擔.

不過, 在荒涼之地, 沒有店舖或甚至沒有民居的情況下. 自由行便幾乎沒有貧富之分, 應用的東西全都要帶上, 輕便與否便視乎裝備的質量, 也就是一分錢一分貨的分別. 相對之下, 鴨仔團的支援便變得十分重要, 尤其是使用連床舖的露營車, 那簡直是人間的天堂. 但是, 鴨仔團一般屬享受派 (除了那些受體能限制的人), 所以會觀光成份的多, 挑戰成份的少. 會到荒涼之地, 寸草不生的地方去, 機會不大.

在各種的限制與取捨下, 行程編排與裝備便慢慢地變得清晰肯定. 沒有哪種方法是最好的, 最壞的, 旅程是長是短, 是快是慢亦沒有一定的標準. 因為每個人對旅行的意義有著不同的見解, 才會成就那獨一無二的體驗. @w@


?